徐佳华 俞海宝
陈黎静在中医药“三尺柜台”默默奉献了20年,她传承“童叟无欺、涵合理中、春生万物、堂堂正正”的文化精髓,用心用情做好药学服务。她首创“2W1H”(谁用,为什么用,怎么用)标准化流程,赢得了“问不倒型专家”的美誉。她开启“首席药师中医中药健康社区行”跨店面服务的模式,带领药师团队服务社区居民,打造“真药传真情,服务送放心”的品牌形象。她创意开设了“中药文化节”、“端午养生节”、“腊八施粥”等主题活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她主动成立了“童涵春堂药学服务专项基金”,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五年来,陈黎静带领老城隍庙童涵春堂年均销售额保持了10%左右的增速,2014年单店销售额更是突破了8500万元,人均创利位居行业前列。她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药店服务明星”等荣誉称号。
勤学善思 成就行家里手
陈黎静刻苦钻研医药知识,认真研读药材书籍,经常在保健品市场、菜市场、食品店驻足停留,观察药食同源类商品。她会买下各种假劣药材“样本”与真实药材进行比对,研究其中差别。为了让更多顾客掌握真假药材的辨别方法,她构建了“药材鉴别”免费服务点,避免消费者误买误食。她还创意打造了“腊八施粥”、“端午养生节”、“中药博览会”、“中医膏方节”、“冬虫夏草节”等一系列公益性营销活动,以真伪对比、真品展示、免费鉴别、专题讲座和中医专家义诊等形式,发挥“名店、名品、名医、名药”的联动效应,帮助消费者了解中医药文化,选购货真价实的商品。
陈黎静首创“2W1H”工作法(谁用,为什么用,怎么用),耐心为顾客解答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多问不倒,赢得了“问不倒型专家”的美誉。当听到有顾客咨询“如何避免补膏出现霉花”后,她一连几天蹲点煎膏间,仔细观察晾膏过程,提出“四大改进举措”,包括膏滋快速冷却短时间通过霉菌滋生的最佳温度;推迟加盖使热膏水蒸气充分发散,防止水珠凝结滴落;在晾膏台上方加装防灰蓬,减少霉菌降落密度;容器微波炉加热除湿等,使霉变率得到了大幅下降。工作之余,她还进修了英语、日语、粤语和手语,成为名副其实的“多语种”服务能手。
品牌创新 彰显服务真情
在弘扬传统中医药特色业态的基础上,陈黎静积极探索“互联网+中医特色诊疗”新模式。她在原有线上服务热线“黎静主页”的基础上,开通了“陈黎静药学服务微博”和“童涵春堂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联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她策划搭建了“首席药师中医中药健康社区行”跨店面服务的新平台,每月联手社区养老机构,组织药学专业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测量血糖血压等服务,累计服务近5000人次,为近百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隔一段时期,陈黎静都会主动致电社区老人,询问药物使用情况,提醒季节变化要注意的保健要点。从2013年起,跨店面服务模式从豫园地区扩大到了老西门、董家渡、半淞园路等社区,更多社区居民感受到了童涵春堂服务品牌。
在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陈黎静主动捐出全部奖金成立了“童涵春堂药学服务专项基金”,旨在带领更多的执业药师投身于专业药学服务,为顾客提供专业、优质、可信赖的药学服务。在专项基金的推动下,陈黎静与多位青年员工开展“拜师带徒”,指导青年员工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专业技能,取得工作业绩。在她的督导引领下,先后有五名青年成为了掌管一方的药店店长,多名员工成为了执业药师,并在行业比武中取得佳绩。她还组建了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青年志愿者团队,发挥执业药师作用,指导消费者安全用药,让童涵春堂特色药学服务品牌更好地惠及千家万户。
不忘初心 赢得信赖美誉
陈黎静在规范经营中以诚信为本,秉承“因病施治、合理用药”专业服务理念,与顾客构建起信任的桥梁。曾经有一对夫妇怀抱四五岁的孩子咨询小儿营养问题,陈黎静在仔细观察孩子面色、舌苔及询问日常身体状况后,建议其服用“王氏保赤丸”,低廉的药品价格让这对夫妇将信将疑。但一个月后,他们带着生龙活虎的儿子到店里致谢,称孩子服药后胃口好转,体质也增强了。还有一次,一位老年顾客来童涵春堂买感冒药,陈黎静通过询问观察,发现其苔红、痰粘稠、脉跳快且热度不退,属风热感冒,不应用感冒冲剂,因此建议老人改用银翘片。四五日后,老先生专程来到药店对陈黎静出色的专业能力大加赞赏。
陈黎静用“真心服务、诚信服务、爱心服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作为店长,她坚持站一站柜台,听一听一线,带一带员工,定期召开班组学习会,形成互帮互教的良好氛围。在她的带领下,基本上每个店员都会联系服务数十位老人,通过定期上门或者电话随访,进行用药情况跟踪,让他们感受到童涵春堂的服务真情。此外,陈黎静还带领志愿者们为社区聋哑人士、瘫痪病人等提供上门服务,在维护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温暖他们的心灵。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陈黎静始终敬业爱岗、不忘初心。她把服务放在首位,用诚信经营赢得美誉,也得到了同事们的信赖和尊重。在她带领下,国药店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商业服务品牌”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