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7日 星期日
梧桐深处
朱海明

    上海是一座遥远的城市。

    我出生在内地的一座小城市,之后就在老家度过了长长的童年。

    儿时少年记忆中,第一次听到上海这座城市,是父母口中的“大上海”,“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学生时代,喜欢看青春文学,从书里认识了上海弄堂里的成长故事。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上海的摩登,没有见过弄堂、梧桐树、租界老洋房、万国建筑群和陆家嘴的摩天大厦。

    二十年后,我带着憧憬和忐忑来到这座城市,在这里工作、生活和学习,对于这座城市的好奇与日俱增。

    梧桐深处,藏着这座城市的过去。

    好似穿越时空,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我从淮海中路出发,沿着武康路—五原路—乌鲁木齐中路的路线漫步,去寻找心中的上海。武康路和五原路两侧散布着名人故居,这里留下了他们生活过的痕迹,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史,马路两侧的花园洋房安静祥和,它们见证着这些远去的历史和故事,散落在了街道的每个角落。相比于它们的优雅和安静,乌鲁木齐中路则多了一些尘世烟火气,既市井又洋气,豆浆油条和咖啡面包在此相遇,中式百货店和西式画廊在此汇合,头顶的梧桐树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像极了上海的过去和现在的交汇。

    上海把光辉闪耀留给了外滩和陆家嘴,而把自己的温柔细腻隐藏在了梧桐树下与庭院深深的洋房和弄堂之中。

    忽地想起曾经有幸拜读了王安忆的《长恨歌》,书中讲述了老上海弄堂里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40年起伏的人生岁月,从生于老上海弄堂里的青葱少女,到大上海的都市丽人,再到晚年的凄凉妇人。结尾“对面盆里的夹竹桃开花了,花草的又一季枯荣拉开了帷幕”,她的故事是当时整个大上海的缩影,主人公的一生像极了老上海的一生,从小渔村到东方巴黎再到被时代巨轮碾碎的繁华旧梦,反映了那个时代变迁中上海市民对生活的追求和梦想,以及那个风雨飘摇的大上海几十年的浮沉。

    梧桐深处,藏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穿过历史,回到了淮海中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新的时代已然开始。疫情之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终于可以自由地在阳光下呼吸,尽情地享受这个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平静与美好。

    在上海闷热潮湿的夏天里,匆忙的雨水总会突然降临,我总会想起长恨歌里王琦瑶的故事,老上海的弄堂,路旁成荫的梧桐,洒满光的街道,修剪整齐的草坪,行人间无邪的笑意,和关于上海无数的记忆一样,永远沉寂铭刻于我的心中;林立的摩天楼玻璃幕墙霓虹闪烁,闪耀着魔都的繁华和时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快节奏。在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高楼面前,外滩万国建筑群不再高大,但依旧美丽而厚重。

    每当夜幕降临,和冉冉升起的万家灯火一样,上海这座城市的故事和传奇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就像它所传达的城市精神一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值得我们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去学习,去弘扬,去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