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柴 璐 豫 摄
豫园是一个汇集传统文化、旅游文化、商业文化为一体的上海城市文化名片,以快乐时尚内容和场景为主。在这里汇聚了众多的老字号品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9月7日(周四)至9月29日(周五),在中心广场举办为期23天的“2017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系列活动——豫园中国日(节)豫园非遗技艺暨中秋文化展”活动。借助上海旅游节和上海购物节的平台,通过品牌文化宣传、传统技艺展示、特色产品介绍的方式,进一步推广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和传统技艺,提升豫园股份经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豫园作为上海最知名的商业文化旅游地标,多年来致力于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将非遗项目发扬光大和精益求精。豫园股份现有13个非遗项目、13个中华老字号品牌。据相关人士介绍,像上海豫园股份这样,一个企业拥有这么多中华老字号品牌的在上海、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所以,本次活动将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优秀文化与现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结合。通过打造“快乐”场景,让更多的家庭感受非遗技艺、体验中秋习俗,深刻领略非遗技艺和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弘扬“民族精神”,畅想“中国梦”。
嫦娥奔月贺佳节,宫灯璀璨献好礼
在中心广场展位正中,围绕“中秋”元素,设置了一组“嫦娥奔月”的小景舞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各色中秋有关的典故都在此一一呈现,营造出亦幻亦真的仙境。只见嫦娥面带笑意,微微回首,回望人间美景,嫦娥足下流云飘飞,举手投足间绸带随风飘逸,落花飞旋,亦有“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之势;一轮硕大的圆月为背景,广寒宫跃然其上,一幅秋分夕月之景;圆月之中,吴刚正单膝下跪,大汗淋漓的手持斧头奋力砍向桂树;一旁的玉兔则手执捣药的木棍,专心致志的捣药、磨粉,乖巧可人;基座之上,荷叶摇曳、荷花盛开,一坛坛飘荡着桂花酒香的酒坛在荷花、荷叶中若隐若现,完美的印证了“酒香不怕巷子深”,深情邀请文人学士举杯邀月,吟诗作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家人情、游子情、友人情在此时得到升华。
小景舞台东、西两侧,各有两排取材于宫灯的商铺。宫灯在中国有上千年的历史,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在本次活动,艺术化的将宫灯的雍容华贵、充满宫廷气派与商铺完美融合,四角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尽显富贵精致,同时,也代表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园灯会。华灯初放之时,在古朴雅致的豫园,“宫灯”璀璨,预祝国庆佳节。另外,商铺在细节部分很颇为考究,以各种窗格栏栅来标示展位信息。有老庙黄金新Logo装饰出的新中式风格展位;亚一珠宝的硕大钻石;有用略显抽象的线条描绘出人物侧脸的永青假发;一把硕大茶壶中,湖心亭茶香悠悠;上海老饭店,用上海印记的石库门造型给人以舌尖上的“快乐”体验;济世救人的宝葫芦,其内藏灵丹妙药的感觉不言而喻,凸显童涵春堂百年老字号的深厚功力;还有以“扇”为名的丽云阁扇庄的扇形窗格;梨膏糖则用熬制工具来表示。“快乐”场景结合传统文化,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朝气和活力。
非遗项目展绝技,齐聚豫园抒文化
豫园股份拥有非遗项目13个,包括豫园灯会、老饭店本帮菜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还有南翔馒头制作技艺、五香豆制作技艺、永青假发制作技艺等市、区级非遗产项目11个。这一个个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不仅是老上海发展至今留下的知名名牌,也是豫园股份一部悠久的商业文化历史。在本次的非遗项目文化展中,游客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典故与发展历程,更可以深刻感受他们所带来的文化魅力与品牌活力,在游览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这厢,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的上海老饭店,正一展绝技,包括当家菜:八宝鸭的拆骨头技艺展示,还有用冬瓜雕刻出的艺术品;那厢,童涵春堂药丸制作技艺正在上演,只见师傅用海绵轻轻地蘸些水,均匀地擦在竹匾上,一点点在竹匾上加适量的药材粉末,手拿竹筛慢慢地刷,刷出被湿润的药粉,然后扎马步,用腰部力量按顺时针方向摇动竹匾,反反复复,那些不起眼的药材粉末竟然渐渐成形,这些只有芝麻粒大小的药丸,牢牢占据着中药丸剂制作金字塔中的塔尖,每粒仅重3.125毫克,粒与粒之间的误差在10微克以内,并且圆整均匀,堪称一绝;南翔小笼也将一展每个小笼都精确到18个褶子的“精益求精”的手艺;还有考验眼力、在毫厘尺寸间钩编美好生活的永青假发制作技艺;以古法熬制传统润喉、养生佳品的梨膏糖制作技艺;放松身心、品茗赏艺的湖心亭茶艺等非遗项目的近距离演示,都将打破大家原本对非遗技艺“束之高阁”、只可“远观”的距离感。
人机大战话中秋,体验传统文化
活动期间,每天三个时段开展人机诗词互动、中秋习俗体验。
只见披着传统斗篷的机器人“亭亭玉立”,面对游客,提出上句:“明月几时有”,游客需在限定时间内作答下句:“把酒问青天”,机器人将对答案进行判断,如果没有作答出来,没关系,机器人也会告知正确答案和诗句出处,借助新科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魅力。另外,游客也可以在身着汉服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体验中秋民俗游戏,比如:表示“后羿射日”的射箭体验、“嫦娥奔月”的套圈圈、“博饼祈福”的掷骰子、“采石补天”的对诗。在互动体验现场,每一位都可以体验寓意保佑安康的中秋诗词祝福。
9月7日的活动开幕式上,还会有中秋人物巡街表演:“嫦娥”托玉兔、“李白”执酒对诗、“后羿”射日、4名壮汉抬出满满一大罐的桂花酒,定睛一看,有两位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小伙也在其中,看架势还有模有样,邀游客共同品尝,共赏明月共话家常,让游人能够亲身参与,寓教于乐中感受中秋传统民俗文化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