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1日 星期五
三用船队“华泉”轮圆满完成3600吨起重船“大桥海鸥”号拖带任务

    □ 三用船队 任 楠

    随着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神州大地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华泉”轮在三用船队上下紧密协作、共同努力下,经过夜以继日的修整、调试和维保,顺利通过了两次转籍,并成功添加了守护船标识,以焕然一新的面貌阔步而来、整装待发。

    在龙年新春即将到来之际,“华泉”轮终于迎来了首航任务,从珠海高栏港拖带3600吨起重船“大桥海鸥”号(船长119米,宽48米,吃水4.8米,净空高度50米)前往广州30号锚地抛锚。

    收到拖航指令后,“华泉”轮立刻着手准备,召开工前会和拖航会,进行作业安全分析。认真研讨每处细节,把安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岗位,不留死角。同时建立了工作群,方便个人的建议和发现的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告知所有人,以便高效解决提出的问题和情况。甲板部对主拖缆、索具及各种拖带用具都逐步清点检查,对可能用到的工具进行收集和归置,以便安全快速的完成任务,同时做好应急情况的预处理方案。轮机部对机电设备进行了检查、测试。特别对主机、拖缆机等关键性设备做了全面的功能检查,对拖缆机的液压系统、伺服系统的应急停车和应急释放进行了功能测试,模拟拖航期间应急刹车方法方案等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各个关键性设备均处于良好的状态。由于“华泉”轮修船以来,各设备都未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机器设备突发故障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要求在作业中,全程加强值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情景模拟设备故障时需采取的应急措施。

    因被拖船“大桥海鸥”号位于珠海崖门水道16浮附近的黄茅海大桥施工现场,现场水域吃水较浅,需港拖拖至航道进行接拖。由于航道较窄(90米),航道方向为东南-西北走向,冬季正值东北季风,导致船舶横向受风,同时珠海港的水流较强,拖带宽度和高度都比较大,因此选择在潮水较缓的平潮过渡到涨潮的时间段进行接拖。“华泉”轮将在水域相对较宽的17号浮附近掉头返回施工现场的16号浮附近接拖。“大桥海鸥”号原本共抛了八个钢丝锚和两个航行锚,“华泉”轮按计划在2月6日0900时抵达现场后发现被拖船还有四个锚没有按时收起。考虑到潮水的影响,以及评估现场情况后,“华泉”轮果断提前进行接拖,稳住船位,协助“大桥海鸥”号快速安全完成收锚作业,并顺利于1110时完成接拖工作。

    拖航中,崖门水道周围水域较浅,航道较窄,灯浮设置为间隔式设计,“大桥海鸥”号的船宽为48米(方形浮箱设计),加上两条拖轮的伴拖,拖带宽度近60米。浮吊最大起重高度130米。吊臂即使完全放下后也有近50米的高度,导致阻力较大。而且实际吃水由方案中的4.2米增加到4.8米。这些变数无疑更增加了拖航的难度,但“华泉”轮顶住加压,克难而进,安全顺利的把“大桥海鸥”号拖出水道,沿航线前往广州沙角锚地。     (下转2、3版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