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长江口二号项目组
自6月1日主作业船“大力号”离港开展海上施工以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在项目组成员、“大力号”全体成员夜以继日的努力下,于7月6日顺利完成古船整体打捞迁移项目预处理阶段的海上作业任务。
长江口二号现场预处理施工,是古船整体打捞的第一步,也是文物保护原生性、完整性的关键一步。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海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动员,并以不分昼夜、应赶尽赶的原则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确保“大力号”尽早开航进行海上作业。
“大力号”抵达现场后,首先进行了古船及周边范围的多波束扫测,初步了解古船状态,并确保船舶抛锚安全。同时回收古船周围的文物及结构物,清理附近障碍物,为整体打捞奠定基础。随后便展开潜水作业,以进一步探摸确认古船姿态及各结构物情况,确保后续整体打捞的安全。潜水组不放过任何天气、潮水允许的潜水机会,进行潜水作业。在水下,潜水员克服能见度差、水流急的困难,仔细探摸,特别是对古船的探摸做到慎之又慎,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古船的水下姿态和数据,为日后整体打捞提供重要支撑。经过36天的潜水作业,潜水员探摸古船大桅、舵叶等船体相关结构,清理了古船周围扎乱的缆绳、钢丝、石块等障碍物,更细、更全面地探摸古船结构及边界情况,初步确定古船尺寸为残长38.1m、宽9.9m、型深3.05m。此外,潜水作业还在古船南北端挖掘了2个长20m、宽1.3至3m、深3m以上的端板沉放坑,以便后续端板沉放。
同时,现场利用多波束设备对古船进行了定位扫测,并结合定位辅助框架信息以及潜水探摸数据,最终确定顶梁端部框架沉放位置,并明确了四根定位桩的坐标。随后,主作业船“大力号”充分发挥其精准移船的实力,通过左舷固定架将定位桩准确地插入设计位置,并在没有保持架的情况下,实现了沉桩垂直度误差小于0.5%。四根定位桩高精度就位,将为后续顶梁端板组合体的准确平稳沉放作业,发挥犹如四根“定海神针”般的重要作用。
截止目前,海上作业先后完成了古船周边清障、古船结构探摸确定、文物回收保护、古船位置定位、弧形梁沉放位置确定、端板组合体沉放准备等一系列预处理工作。下一阶段将开展顶梁端板组合体的码头组装及发射架测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