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四十余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既是技术骨干中的佼佼者,又是遵守职业道德的楷模,带动了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实现了从“一人作贡献”到“一批人作贡献”的飞跃,他征战江河湖海的港口航道,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和“一带一路”沿线,为打响“上航疏浚”品牌作出了卓越贡献,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劳模船长”。他,就是原“新海豚2”轮船长——谷银远。
他先“跳”
60年前,“铁人”王进喜曾拖着受伤的身体,跳进翻滚的泥浆里,以身体搅拌泥浆压住油田井喷。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铁人”王进喜的坚定。而“宁让汗水飘起船,不让工期拖一天!”是“老黄牛”谷银远与全体船员立下的誓言。
在一次疏浚作业中,现场施工环境恶劣,航道底部光滑且坚硬,极易造成走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谷银远反复勘测地形,创新采用埋设“地笼”工艺来解决这个施工难题。这个活可不简单,需要靠人把碗口粗的钢缆拖上岸,他第一个跳入浅滩,和船员们在骄阳炙烤下干了8个小时,把两百多米长的钢缆拖上了岸,确保正常作业。在他带队攻坚的日子里,正是这种实干奋斗的精神感染着一批批的建设者,为工程的快速推进、提前完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敢“逆”
赴新疆科考期间,植物病毒学家彭加木在水源极度匮乏的罗布泊科考期间,毅然逆行为团队寻找水源。迈着同样的逆行步伐,谷银远再次出征海外。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东帝汶船舶换班计划被打乱,在大使馆的协调下,离家300多天的谷银远顺利回国。还在隔离期的他,知道船舶要调遣尼日利亚后,第一时间让家人送电脑到隔离点,参加船舶调遣方案线上讨论。当得知半潜船将会在新加坡加油补给时,他丝毫没有犹豫,主动要求到新加坡跟随半潜船出征尼日利亚,在国内仅仅待了十天。妻子问他,就不能多待几天么?爱国爱企的坚定信念取代了告别家人的不舍和面对境外严峻疫情的恐惧。“我已顺利登机。”这是谷银远在微信里留给熟睡妻子唯一的话。
在调遣途中,他创新使用多种装卸手段,顺利调遣至尼日利亚莱基港,而此举创造了半潜驳托运绞吸船的最远距离纪录!
他甘“守”
坚守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时代楷模王继才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同样的坚守和奉献在疏浚舞台上如镜像般演绎着。
谷银远毕业后踏上“航扬101”轮做实习施工员,到1998年升任为“航链702”轮船长,从2007年接手被誉为“神州第一绞”的“新海鳄”轮,再到2014年调任征战国内外的“新海豚2”轮。
四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奋战在船舶生产一线,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他优化工艺、创新工法、创建品牌,主持完成多项国际先进水平技术成果,应用于工程建设累计新增产值突破亿元,新增利润近5000万元。近五年,他培养高级船员32名,完成“一人作贡献”到“一批人作贡献”,量变到质变地提升。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劳模精神折射出的动人光彩,永不褪色,绽放出的万丈光芒,明亮耀眼。时代在变,但劳模们一跳,一逆,一守“整齐划一”的动作从未改变,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