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为千吨沉井施工打出“组合拳”

    十月的安阳,秋雨沥沥,连绵的雨水已经断断续续地下了一个多星期。“务必要合理组织、加快施工进度,尤其是厂外管线的沉井施工可不能出任何状况,确保今年年底前完工,保障城市排涝!”公司河南安阳项目部生产副经理席川望着施工现场锁紧着眉头。

    公司承建的安阳市市政污水处理中心一期工程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将为当地新建一个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管网10000余米,能够更好地满足服务区域内全量污水处理需求。其中最让项目团队感到头疼的,便是如何解决进出水管道施工中沉井下沉的问题。

    “本以为厂外的施工只是简单修几条进出水管道,没想到遇到的地质情况居然是令人头疼的人工填土。”席川介绍道。人工填土,顾名思义就是之前人为因素将各种各样的废弃土体堆放到了一起所形成地质情况。这类土壤就像一个“垃圾场”,性质变化大,让进出水管线施工充满了不确定性。

    常规来说,城市进出水管道的施工一般采用的是先沉井后顶管的施工方式。要想顺利完成所有进出水管线的施工,首先就必须要保证39个近千吨的沉井能够顺利地下沉到指定位置。那么,如何有效降低沉井的外壁与土壤的摩阻力、增加沉井下沉系数就成了关键问题。

    经过反复的试验、计算和多次研讨,项目技术团队不断改良试验素材和材料配比,最终研究出了一个在沉井下沉过程中为其加点“润滑剂”的施工方法。“这个润滑剂,就是以20%膨润土及5%碳酸钠加水调制而成的触变泥浆。”席川得意地解释道,“用这个泥浆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井壁的下沉摩阻力,还能起到阻水作用,方便取土,又保证了沉井外围地基的稳定,不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可谓一举多得。”

    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一通紧急电话又让项目团队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不好了,席总,8号井、32号井今天在监测的时候发现都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这要怎么办呀。”现场的施工员小王着急地说道。

    经过项目技术团队检查后发现,原来是井位左右两侧土壤的软硬程度不同而引起的。软土部位的摩阻力较小,硬土部位的摩阻力较大,从而产生的下沉速度的差异,进而引发了井体倾斜。“看来我们不单单要给沉井添加‘润滑剂’,还得给它来个‘减速带’。”随即,席川带领着技术团经过了一个星期的日夜奋战,终于确定了解决方法,就是在井体下沉过快的一侧填充粗糙材料,延缓下沉速度,达到“减速带”效果。同时,在未倾斜一侧开挖土方回填至倾斜一侧,并将土体夯实,增加倾斜面的摩阻力,从而达到将倾斜的沉井及时纠偏的效果。

    这套“组合拳式”人工填土区域沉井施工工艺技术,与传统沉井施工方法相比,不仅大大提高了下沉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机械台班时间和费用,还使得沉井施工工期缩短了3个多月,沉井的使用寿命也得到大幅提升。

    “再过2个月,整个项目就要完工了。我们建设的这座污水处理厂将成为处理城市雨污水排放的中心。看来,明年的雨季,安阳地区的人民再也不用受内涝的影响了!”看着热火朝天的现场,席川紧绷的心情总算舒展开了。

    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