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
他是轮机长出身,却“跳槽”做船长25年。他已花甲之年,却仍鏖战前线、坚守船台。他搏海斗浪40年,却依然秉持初心。他就是“昊海龙”轮疏浚船长——张日国。
新人——言传身教
“跟我来,不要怕,胆子大一点,心再细一点,领悟快一点。”这是张日国对每一位新来的疏浚班组长常说的一句话。
“昊海龙”轮班组在组建之初,新人面对新设备无从下手,这艘全
新一代超大、先进型船舶已经完全颠覆大家传统意义上对绞吸船的认知。光拿“昊海龙”轮疏浚台操作手柄来说,行程短且灵敏,新手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找不到操作手感,即使具有多年挖泥经验的班组长刚上手时也会紧张得双手发抖。再有经验的船员,在张日国这位“老人”面前都是新人。为了让班组尽快适应“昊海龙”轮,他始终做到跟班,在疏浚电脑监控旁为大家指点迷津,他的陪伴犹如一块压舱石,稳住了人心,稳住了生产。每当“昊海龙”轮进入新的施工区时,他会亲自试挖,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根据不同土质,
为大家施工合理布局,制定施工方案,优化施工参数。在张日国的言传身教下,班组新人们都纷纷“入门”,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日俱增。
新技术——答疑解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首条自航式绞吸式挖泥船,船舶管理没有前车之鉴,大家都在摸索中提升,张日国也为了全员能够掌握新技术绞尽脑汁。身为疏浚船长,同时也是监造船长,张日国从装备结构、施工原理、设备维保等基础方面入手,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操作+效果应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快船员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加速耙吸、绞吸文化与管理上深度融合。针对关键性设备操作技巧和施工过程遇到的困惑,张日国将研讨课堂搬到驾驶台、甲板、机舱,生动的实践搭配张日国一番深入细致的讲解,船员们如醍醐灌顶般领悟,每一个棘手难题的解法都在脑海中清晰展开,后续再遇到相同的问题,船员们都有能力自主解决。停工间隙期间,张日国也没有闲着,先后组织船员到临近施工船舶开展交流学习,把课堂扩张到兄弟船舶,促进双方船员共长共进,不断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技能。
新装备——升级改造
“昊海龙”轮的设计
建造创行业先河,是疏浚工程攻坚克难的“神器”,是我国疏浚行业多年智慧的结晶。但在张日国眼中,“昊海龙”轮还不够“完美”,还有升级的空间。他每天一有空,就带领青年们阅图纸、查线路、钻舱室,不断激发着这群“后浪”的思维,“老人”与“新人”的头脑风暴下,协助船厂梳理出质保期内100多项修理清单,完成泥泵轴承箱润滑油泵主备切换、左右倒提葫芦片结构改造、水下泥泵出口处加装橡胶管减少振动等多项小改小革,保证了船机运转的连续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张日国将他的丰富经验都“保存”了下来,他参与编写了绞刀维修、泥泵修理、疏浚设备操作等多个标准化手册,为后来人提供了宝贵的“教材”,既提升船员的业务技能,又为后续船舶修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十年的风和雨,四十年的苦与乐,作为一位即将退休的航道“老人”,他在疏浚事业上恪守初心、追求卓越。百年上航正因为一位位“新人”接过“老人”手中的接力棒,在无限的传承中永葆青春活力。一代代航道人的前赴后继,让“三新”赋能技术水平提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新征程上更从容驾驭全新一代“大国重器”,为打响高质量“上航疏浚”世界一流品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