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挖泥船上的“云管理”
龚海清

    “请及时完成月度周期巡检任务。”繁忙的长江口黄金水道上,一条任务提醒通过船舶卫星宽带网络,传到了上航局“新海龙”轮二副宁国卫的手机上。他点开任务要求,根据提示开展巡检、拍摄取证、上传提交,一番操作后,检查信息随即传输到了安全管理人员的操作界面上,在对巡检结果进行分析后,下一步的整改任务又反馈回了宁国卫的手上。

    这一“掌上”巡检功能,是上航局中港疏浚公司搭建的生产指挥管控平台的应用之一,以线下“初检”和线上“复检”的形式,为一线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为推进港航施工的智慧化管理进程,中港疏浚公司积极探索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化技术,以安全质量环保监督管理和生产技术应用管理需求为主线,搭建了生产指挥管控平台,将创新科技拓展到生产一线,在挖泥船上实现了“云管理”。

    “这和我们平时用的手机软件一样,还支持离线巡检,有专业人员在后台指导,很多平时不注意的细节都能整改到位。”谈到这款巡检应用,宁国卫对其功能很是满意。不仅如此,平台的监控系统全面覆盖了船舶的驾驶台、甲板、机舱等关键位置,项目部指挥中心的调度员可随时调用各监控点位可视范围内的信息进行远程安全巡视。当前,在疏浚船舶上已经实现远程音视频督导、生产信息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等功能,伴随着平台的开发,对船舶的“云管理”也在不断深入。

    “过去对船舶的实时情况两眼一抹黑,即使刚和船上通过电话,心里还是没有底,像长江口这样船流极其密集的水域,时刻都像在刀尖上游走。现在有了监控,随时能了解船舶动态并进行指挥,就像身在船上一般。”看着眼前监控画面上各施工船舶的实时影像,长江口项目部安全总监任云自信地说道。

    前段时间台风“灿都”对造成长江口航道造成大量回淤,中港疏浚公司投入多艘大型耙吸挖泥船紧急投入水深抢险,在通航安全和施工的双重压力下,“云管理”再显神通。“我们一方面通过定位,时刻关注船舶位置动态,在船流密集区域作出必要航行指导,保证通航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平台的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对船舶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任云针对“云管理”系统的应用介绍道。船端服务器与岸基服务器的数据互通让项目部可以随时查看船舶的实时施工信息,如船舶的耙臂姿态、施工轨迹、吃水装载、泥浆浓度流量等,疏浚工程师可以根据这些关键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船舶施工指导。“我们将船舶的耙迹线和航道水深数据相结合进行分析,针对水深不达标的地方,及时告知船舶增加浅点的过耙次数,确保水深合格。”项目部疏浚工程师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后能够精准地“对症下药”。

    除了智慧管理海上的挖泥船,“云管理”还覆盖到了陆上围堰监控、人机定位、疫情防控等诸多方面,让“智慧工地”的科技力量渗透到生产一线的每个角落。也正是在“云管理”的支持下,船岸的各项管理工作获得了可靠的科技保障,中港疏浚公司多个项目获评省级“平安工地”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