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时候你们中交的施工队也来我们村搞搞改造,让我们这也变变样啊。”早在两年前,眼瞅着隔壁吴房村从传统老旧乡村,经过一系列改造施工,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不少和吴房村同属奉贤区青村镇的李窑村村民就找上了当时中交上航局吴房村项目的项目经理曹峥,想请他也到李窑村“搞搞装修”。
2020年4月,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公布了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李窑村榜上有名,这处村域面积3.18平方公里,以水乡砖窑文化闻名周边的村落也迎来了“蝶变”的契机。由于在吴房村建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品质,李窑村乡村振兴改造项目花落上航局建设团队,曹峥也再度挂帅出征,担任李窑村乡村振兴项目经理,似乎大家都希望他能够在李窑村复刻又一个吴房村。
但对此,曹峥自己却有不同的想法:“我们并不想在李窑村重建又一个吴房村,而是要把李窑村打造成为‘吴房模式’的2.0版本,进行全方位升级。”曹峥解释说,过去建设吴房村的时候,由于初涉乡村振兴这个全新领域,从业主到设计、建设团队,都属于“生瓜蛋子”,不得不选择一面施工,一面修改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而现在,有了吴房村建设的经验,先规划、再设计、最后施工落地,成了李窑村进行乡村振兴建设一以贯之的思路。
“同时,我们相信,真正的乡村振兴不是千篇一律,不是单纯风貌上的大变样,而是要保留每一个乡村原本的文化底色,以乡村独有意象底蕴带动产业振兴,让村里的老百姓不会有没了‘老家’的遗憾,更能够实实在在从中受益。”曹峥说,为了做好“李窑意象”这篇文章,他在项目开工之前就多次来到李窑村实地踏勘,并拜访当地居民了解村里的特色文化,这其中,李窑村的“砖窑文化”让他印象深刻。
以烧窑为业的李氏家族在此定居,因为家族砖窑所产的青砖量大质优,远近闻名,这也是李窑村得名的缘由。尽管村子里现在不再烧窑,但“窑文化”以另外的形态传承了下来。许多人家都喜爱用青黑色的砖瓦装点自家房屋庭院,按村里老人的说法,这是他们的“本”,不能忘。
“因为李窑村已经不再烧砖,我们也是跑了好几处材料供应商,才找到符合村里老人心意的砖瓦,并把它作为村里154栋房屋外立面改造的建筑材料。”李窑村现场施工负责人章国梁说,一开始也不是没有人觉得,找长得一模一样的砖瓦做这些简单的装饰是“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
“但我们始终坚信一个理念,原汁原味的风貌才是最吸引人心的。同时,只有从根本上尊重当地村民的想法,才能做出打造让村民动心、放心、暖心的‘三心工程’。”章国梁语气坚定。
正是本着打造“三心工程”,切实为当地村民办实事的理念,上航局建设者们在160天的短暂工期内,将村民家原先破旧的石灰墙,改造成了青砖瓦窑的古朴风格,将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拓宽成了古意盎然的青石板路,呈现出了水清岸绿、水天一色、鸟语花香的“李窑意象”。而这一份以水乡意蕴、砖窑文化为媒介、为特色的“李窑意象”,在让李窑村村民满意惊喜的同时,也吸引了原乡民宿、亲子乐园、田园市集等特色文旅项目的纷纷入驻,预计将为当地村民每户实现年增收5万元,真正实现了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的乡村振兴“新风尚”。 (林伟)